为进一步提高优秀毕业论文团队论文撰写质量,我院“面向‘十四五’的基层治理机制与路径创新研究”毕业论文团队于5月2日下午召开第三次毕业论文撰写线上指导会议。本次会议由法政学院张胜玉老师主持,曾明教授、李志强主任、王娜老师出席,团队毕业生成员参加。
会议直接进入正题,学生们简要介绍上次指导会议后的论文修改内容,老师们针对修改文稿提出进一步建议。
陈冲同学的论文题目为《模因理论解码乡村现代化发展逻辑——以高淳“国际慢城”为例》,张胜玉老师基于模因理论,对其论文整体结构给出了优化建议。李志强老师补充提出,应将模因理论与文章结合再紧密一些,尤其结论部分需要进行细化加强。后续各位老师就论文题目的精简问题进行了细致化讨论。董宝康同学的论文主题为“政治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疫情防控差异比较,张老师先从学理上给予肯定,接着从内容上提出整体研究视角偏大的问题。在老师们的商讨下,曾明老师给出指导意见:在原有政治文化框架下,聚焦公民合作治理研究。
焦子玉同学的论文主题基于“空间堕距”理论研究市域社会治理问题。张老师点评指出,文章内容详实深入,但案例的选取流于理论构建而缺乏与现实的契合度,研究逻辑上要体现“融入”的逻辑线索,用词上要保持一致。老师们针对文章重点部分,街道动态阶段的演化问题进行了指导。
李晨希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数字治理下的基层矛盾防范化解问题,老师认为分析框架应进一步嵌入文章整体,尤其在逻辑线索上要突显与后文的联系。罗昌雪同学论文研究党建引领下非正规空间治理问题,李老师认为在研究逻辑上要对困境产生背景加以阐释,以承接后文。王娜老师补充提出,党建引领的内容不够饱满,应对党建引领的具体路径进行更深入的阐释。曾老师和张老师提出可运用刚性治理、柔性治理逻辑来分析党建引领下社区的非正规空间治理。
肖帅同学主要对边界地区社会矛盾的跨域治理进行了研究,张老师提供了高效能治理的研究视角建议,李老师就研究内容指出要体现边界矛盾冲突的特殊性。曾老师对于文章整体布局给出指导意见,可基于跨域治理理论着重研究边界地区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杨腾婕同学的论文主题为生态修复的政策执行评估,她就上次会议后的修改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各位老师意见一致,认为文章对曲面图的结果描述不够完善清晰,过于注重方法而忽略了对观点结论的阐释,因而缺乏对数据背后含义的解释。李老师给出建议:文章需要嵌入政策评估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建构数据与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会议尾声,学生们向老师请教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与困难。比如,在偏理论的定性研究中,如何充实研究方法以增强论文说服力?定量分析框架下,如何加入理论支撑以增强学理性?老师们认为,定性研究中要注重实证材料的搜集,可以加以案例进行佐证。而对于定量性研究要注重分析数据背后的含义,对其进行理论阐释。理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把握,都需要学者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断加以揣摩,从而找到适当的研究方法,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最后,张老师进行会议总结并对同学们给予鼓励,论文撰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文献,将思路与视野打开,然后再思考构建框架,最终才能在一步步修改下写出一篇好的论文。
本次会议在指导过程上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讨论,突显了导师们对学生论文进行集中指导的团队效果;在指导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论文分析框架的建构,提高了毕业生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学术研究素养。整体上,为毕业生们规范化、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可靠保障。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