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法政学院“天哲”学术沙龙活动第六十七期

    发布日期:2023-11-09 点击数:

       2023年11月8日下午,法政学院“天哲”学术沙龙活动第六十七期在阅江楼118举行。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法政学院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王伟老师,就“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群生业变迁与气候变化”主题进行报告,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本次活动。

       讲座伊始,王伟老师指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不仅是生态环境过渡带,同时还是史前至历史时期农耕游牧人群迁徙扩散的关键场所,因此,该区域在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代表性。考古学研究显示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东侧的西辽河流域与黄河、长江中下游等区域一致,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之一。尽管已有学者对该区域一些时段部分遗址人群的生存策略进行研究,但该区域系统性、历时性地人地关系研究仍存在不足。

       为此,王伟老师以西辽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为研究时段,系统梳理了该区域已开展的动植物考古,稳定同位素和古气候资料等,探讨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群的饮食与生业变迁,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新石器时代(距今8200-5000年),西辽河流域人群主要以渔猎、采集为生,粟作农业在不断发展。青铜时代早期(距今4000-3400年),该区域人群生业策略出现明显变化,主要从事粟作农业,家猪饲养和羊牛畜牧业,狩猎采集经济比重较低。青铜时代晚期(距今3000-2500年),该区域人群生业策略仍以粟作农业为主,但在某些遗址,畜牧业经济比重较青铜时代早期明显增加。将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人群生存策略与该区域全新世气候环境对比,发现西辽河流域中全新世温度湿润的气候环境促进了该区域粟作农业的发展,晚全新世气候的干冷化可能是导致该区域青铜时代晚期畜牧业比重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次天哲学术沙龙活动内容丰富、氛围融洽,很好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法政学院将继续开展“天哲”系列学术讲座,不断拓宽我院师生学术视野,提高其知识获取能力和研究水平。

    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19 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NUIST备80097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