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名单公布,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宋超、李晓岑、李志强、李季四位教师凭借扎实的科研功底与前沿的研究视角,斩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成为学院在政治学、法学、科技史领域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成果,再次彰显学院的科研优势与人才培养成效。
《中国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史研究》项目介绍
李晓岑教授申报的《中国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术史研究》,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学院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术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提出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手工造纸分布状况、技术特色与历史发展路径的系统性研究目标。课题将聚焦于不同地区少数民族造纸技术在工艺、材料、工具、形态等方面呈现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通过跨学科方法,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工艺学等视角,重点分析少数民族造纸技艺在发展过程中,在地域性、民族性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产生的互动关系。此外,课题还将对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深入揭示传统工艺如何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中国对越南工业技术援助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950-1978)》项目介绍
宋超教授申报的《中国对越南工业技术援助的文献整理与研究(1950-1978)》,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学院在中国历史领域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本选题以整理一手档案等文献为基础,以跨学科方法与科技史、科技外交史、科技与社会(STS)、经济史等理论方法相结合,研究中国对越南工业技术援助的动因机制、途径方式、成效影响、经验教训,阐述“技术援外”作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为了科技的外交”的基本形式,在大国外交、科技、经济发展中的发展规律和重要意义;探讨技术援外综合效应、边境效应、共同体效应及其潜在性,助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
《市域治理政务平台的整合困境及其破解机制研究》项目介绍
李志强副教授申报的《市域治理政务平台的整合困境及其破解机制研究》,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是学院在政治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本课题为破解当前市域政务平台技术逻辑重塑、流程标准规范化和政府组织变革困境,研究聚焦“整合困境如何生成及有效破解”具体问题,运用“技术—制度”协同研究视角,依据政治系统论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建构 “平台整合—困境衍生—制度重构”分析框架,遵循“现实描述—理论解释—机制分析—路径建构”思路,采用集成案例法、QCA和质性元分析等方法,推进市域治理政务平台整合技术、制度和结构的关系机理、困境生成及破解机制的复合性研究。项目重点聚焦市域治理政务平台整合困境的现实机理和生成逻辑,拓展整合困境生成动因和演化机制研究边界,意在迎合市域治理空间秩序、权力结构和制度场景的深刻变革,重构“技治效能”和“制度规训”研究新路径,建构体系性、全域化、跨场景的人本价值导引的文明型平台治理新范式,并推进区域政治、治理文化和社群共同体建设,以更好顺应数智时代市域治理发展的新空间。
《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能源补贴规则变革与中国应对研究》项目介绍
李季博士申报的《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能源补贴规则变革与中国应对研究》,成功入选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是学院在法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本项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能源安全与规则博弈”,围绕“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能源补贴规则变革”核心命题,基于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规则(政策与法律)—现实(影响)—行动(对策)”;立足两个现实:美国能源补贴规则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对该影响的立场;构建三维路径:博弈维度:“中国的主动性与防御性策略”、空间维度:“中国本土补贴规则和参与全球补贴治理方案”、规则维度:“国际能源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中国方案”。研究成果旨在为中国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以及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提供策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