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MPA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活动 | 法政学院举办“行政为公”实务工作坊(MPA)第3期 ·“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12日 16:44    点击量:     来源:

5月9日,法政学院“行政为公”实务工作坊(MPA)第3期活动在阅江楼639教室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杨志军和李辉两位教授,就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精彩报告,会议由公共管理系学科带头人曾明教授主持,公管系主任李志强副教授,顾湘副教授,张胜玉博士,熊烨博士,王娜博士,杨春玉博士,姜流博士参加会议,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生40余人及部分MPA同学参加了报告。


杨志军教授作了题为“新多源流理论模型与中国特色政策学的构建”的专题报告,杨教授通过梳理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政策工具、政策过程和政策报告的三大类政策研究类型,并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建构的整体范式。随后,他以政策破解治理模糊性的问题视角,对传统多源流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详细阐释了新多源流理论与中国特色的本土性政策情境耦合的特征及逻辑。最后,依据政策过程理论如何对中国之治产生强有力的解释力的核心议题,完整展示了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建构的五步曲。


李辉教授作了题为“理性选择与认知差异:运动模式下基层政策执行变与不变”,就运动式治理对于中国之治的有效性及契合性逻辑进行了具体阐释,李教授对调研的多案例样本在编码的基础上,运用正反双向论证的思路,揭示了运动式政策执行模式在中国治理情境下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基层治理的面相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注意专项行动可能存在的泛化和内卷困境。


曾明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对两位教授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中国政策议程的设置有其特殊性,更多时候政治意向在开启政策议程的前提影响因素中往往发挥关键作用,需要我们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理论基础上,进行本土性修正;对于运动式治理,需要面向现实的案例情境,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逻辑,总结中国经验,方能讲好中国故事。随后,与会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相关的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本次“行政为公”的活动,立足中国本土政策理论的构建和实践议题,强化了MPA实务工作坊的活动宗旨,提升了研究生的学理思维和实践意识,推动了行政管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培育建设力度。同时,加强了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与国内高层次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和联系,对于增强学院公共管理基层治理团队的理论研究的认知水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