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7-03 点击数:

一、学科简介

公共管理是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依据法律,为谋求公共利益,所进行的管理及服务活动。公共管理学作为管理学大类下属的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会保障、教育政策与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数字公共治理、城乡公共治理、全球治理等十一个二级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凸显,公共治理的社会化,公共管理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MPA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爱国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及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理论和财经管理的专门知识。

(三)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公共管理的需要,具有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阅读公共管理专业外文文献资料。

(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研究方向

(一)数字公共治理

主要研究领域为特色小镇和生态社区建设、廉政研究、城市社区治理、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的数字治理。扎根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实践,研究如何采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网络与通信、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来提升政府效率、公共服务质量和公共参与的途径

(二)社会风险与公共安全

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风险应急治理、农业灾害风险管理、水环境污染治理、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依托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致力于社会风险产生机理及治理机制、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与方法、基层社区韧性治理等研究。

(三)社会保障与健康管理

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政策与分析、社会保障、社区建设、非政府组织管理、社会问题。依托共同富裕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江苏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决策咨询培育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改革、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和评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等研究。

(四)气候与环境治理

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气象应急治理、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和气象生活服务、环境政策与治理等,依托省级重点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等省级平台,为国家与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一)学制:采用学分制,修业年限为3年,因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延期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二)学习方式:采取脱产学习的形式,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培养采用学分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二)课程设置:

1.学位课(25学分)

A——公共基础课(7学分)

B——专业基础课(18学分)

2.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学分)

C——限选课(2学分)

D——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E——实践环节(2学分)

社会实践是MPA研究生在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指导下,在政府部门、公共组织具体岗位参与实际工作的一个学习环节,计2学分,社会实践时间总计6个月,可以采取分时、分段的集中实践方式;或者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方式。社会实践结束后须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六、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生的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等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由导师集体讨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一)实行学分制。学分的最低要求按照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执行。

(二)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三)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七、论文环节

二年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前,按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中期考核,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初,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等内容。中期考核不过者,可延期6个月再重新申请考核,最长延期时间为1年。

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可以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MPA研究生应当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经过开题、论文评阅及答辩等环节完成。其中,论文开题时间应至少在论文答辩前一年进行,论文正文字数应在4万字以上。论文以专题研究成果、咨询报告、调研报告、政策评估、项目规划、案例分析报告、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


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版权所有 2019 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NUIST备80097 邮编:210044